对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理清其中的脉络,把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贯穿于劳教人员整个改造过程的始终,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呈阶段性、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劳教人员在漫长的改造经历中也同样如此,其心理变化也不是直线上升,总是曲折的,经过无数次的变化最后趋于稳定。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把劳教人员从入所至出所步入社会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和多次的心理变化进行总结归纳,认识和把握劳教人员在整个改造过程中阶段性的心理变化规律,构建对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模式,是我们把劳教人员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有用之材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暂且把这种模式称为“四段十三期”管理教育模式。 为了准确把握和理解“四段十三期”的管理教育模式,笔者先列图表如下之后再详细论述。
由图可见劳教人员的整个改造过程将经历四个阶段、十三次重大心理变化。 一、入所教育阶段(封闭式管理阶段)
入所教育(封闭式管理阶段)是劳教人员入所后必须接受的初期教育,也是劳教人员改造生涯所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按照一九九三年一月九日司法部第二十七号第五章第一节之规定,入所教育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授课时间四十课时。并跟椐司法通[2004]170号文件,(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见)新入所劳教人员不低于三个月的封闭式管理。在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在心理上将会产生三次大的变化,即从恐慌到适应再到减负。 1、心理恐慌期
新入所的劳教人员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群体,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花一定的时间去感觉、去认知。他们不知道干警会怎样管理他们,同教会怎样对待他们,今后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其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心理上产生恐慌也就在所难免,尤其是初进宫的更为突出。我们了解和掌握了这一期间劳教人员的心态,就应对症下药,使我们的管理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教育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集中教育、严格管理; (2)、认真填写入所登记表,特别是家庭详细住址、主要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 (3)、掌握了解每一名劳教人员的经历,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性格特征,以案情、经历、性格特征进行分类; (4)、教育工作要有计划且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特别要从细微处入手,例如安排好第一顿饭,做好第一次谈话。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宣传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所规队纪,帮助其消除恐慌、焦虑心理。 (5)、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开展普遍性的个别教育工作。缩短干警和劳教之间的距离,加强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2心理适应期
通过对环境、干警和同教的熟悉,加之政策攻心,劳教人员的情绪逐渐得到控制,他们的心理相对安定并开始适应新的改造生活,能够以较为正常的心态去接受干警的管理教育和面对所处的环境。这一期间是入所教育的重点,大量的教学内容和课时要在这个时期完成,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
第一,课堂化教育:主要是宣讲党的劳教工作方针政策和基本法律常识以及所规队纪; 第二,专题教育:主要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劳教人员进行认罪认错教育、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
(2)、生活行为教育
生活行为教育主要是采取队列训练、内务训练、背讼劳教人员行为守则等方式进行,以期达到对劳教人员行为规范的要求,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主要以劳动现场教育为主,通过组织劳教人员进行习艺劳动,矫正他们好逸恶劳的恶习,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下一步的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个别教育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表现各一的劳教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以弥补普通教育之不足,解决个别学员的特殊问题; (5)、辅助教育 主要开展知识性、趣味性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寓教于乐,教中有管,管中有教。 3、心理减负期
劳教人员经历了心理适应期后,惊慌恐惧心理业已消除,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基本适应了现有的改造生活,其心理状态相对稳定,心理压力和负担已大大减轻,这时绝大多数的劳教学员开始思考今后的改造出路。入所教育成果已经凸现出来。这期间主要的方法和措施是继续加强严格管理,巩固入所教育成果,搞好入所教育的总结验收工作,开展优秀学员评比活动。对个别表现较差的学员要进一步加强个别教育,鼓励其积极向上,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二、常规教育阶段(半开放式管理教育阶段)
所谓常规教育阶段,是指劳教人员在经过入所教育(封闭式管理)后,转入正常的教育改造。这一阶段是劳教人员改造生涯中最漫长的阶段,占整个改造过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时间,也是劳教人员能否改造好的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劳教人员的心理会因各种情况产生多次变化,其中,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稳定安全与隐患事故的矛盾异常突出,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异常激烈,是真、善、美与丑恶的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要把握劳教人员反反复复的心理变化,要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公正执法,加大教育力度,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实践,把这个阶段劳教人员多次反复的心理变化大致归纳为五个期即基本安定期、相对稳定期、初次反复期、稳定巩固期、再反复再稳定再巩固期,依据这样的心理变化规律,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去管理教育劳教人员。
1、基本安定期
劳教学员经过入所教育后,对所在的改造单位,对所处的群体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干警的管理教育模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改造心理素质得到了初步强化。这时他们的改造态度已初步形成,并希望获得一个安定的改造环境。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一时期劳教学员的心理状态处于基本安定,但由于其改造生涯刚刚开始,不安定的因素仍然不少。针对这样的心态,开展入所教育的延伸工作就尤显重要。一方面入所教育的延伸工作能够使干警在一定的时间里摸清新入队学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又可将入所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反馈给入所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入所教育质量起到促进作用。这样便能把入所教育与常规大队之间的锁链衔接起来,如此往复,形成良性循环。入所教育延伸工作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入所教育延伸期限为一个月; ②继续坚持集中管理、加强学习和考核、强化劳教意识; ③加强劳动培训与考察; ④劳教学员每周向管理干警写一次思想汇报; ⑤大队月末汇总一次,并进行评比; ⑥延伸教育期满,大队统一进行考核,凡达不到要求的再延期一个月。 2、相对稳定期
入所延伸教育使劳教学员基本安定的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巩固。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干警的管理教育和引导下,已基本走上了正常的改造轨道。他们开始编织自己的改造计划,计算自己的改造期限。其需要从盲然恐惧、追求平稳安定到相对稳定、追求立功受奖。但由于他们将面对各种各样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其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可能被打破。为了稳定他们已趋于稳定的心理状态,引导其积极向上,努力改造,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严格管理、公正执法、加强教育,具体要求如下: (1)、严格统一管理。对劳教学员在管理上要严格、文明、统一标准、不能朝令夕改、循私枉法、放弃原则; (2)、执法要公正、规范。坚持公正、规范执法,才能使劳教学员真心信服,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威严,才能避免因执法不公正、不规范而引起劳教人员心理变化,产生抵触情绪,激化矛盾,发生事故;
(3)、加强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由于劳教人员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可能被打破,加之他们的经历、文化、性格、意识的不同,其行为表现也不尽相同。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但要加强针对性,还要做深做细,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体现出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教育方针。
3、初次反复期
心理学表明:当人面对某一件事或某一过程与其努力付出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不相适应或因某些客观原因导致其所付出的付之东流,使其原本可以达到的目标落空时,人的心理会发生变化。所谓心理的初次反复就是指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第一次被打破因而产生的变化。劳教人员的心理初次反复一般来讲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主观上讲,由于他们在心理相对稳定期追求的目标是立功受奖,但一些学员不思进取、不思改造、偷奸耍滑、投机取巧、阳奉阴违,其所希望的目标并未达到,便错误地归因为其他客观原因,其相对脆弱的稳定心理防线随即被打破,其行为表现为破罐破摔、混教期、甚至违规违纪,制造事端;从客观方面讲,一些学员希望通过积极改造这一正常途径以期达到立功受奖的目的,但由于干警工作失误,考核不准确或其它原因未达到目的,以致产生抵触情绪,最后沦为难改人员。针对劳教人员心理的初次反复,我们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①认真分析劳教人员初次反复的根本原因,找准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②加强个别教育,对主观上不努力的,要严厉批评,同时要加强政策攻心;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的,要循循善诱,讲明原因和道理。
4、稳定巩固期
劳教人员改造心理经初次反复后,如教育得法,措施得力,其心理状态会相对平稳下来,他们正常的改造心理也会得到加强和巩固。这一时期我们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加强心理引导、准确奖惩,使他们在希望中改造,不断地强化和巩固他们正常健康的改造心理。
5、心理再反复、再稳定、再巩固期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劳教人员改造心理的再反复、再稳定、再巩固也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符合心理学的原理。劳教人员的改造心理由于多次地反复变化,其心理负面影响也相应得到了强化,一些学员甚至具备了丰富的反改造经验,偷奸耍滑、阳奉阴违、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等各种问题凸现出来。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使之回归到正常健康的改造心理轨道并使之稳定、巩固,需要我们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们改造劳教学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引起高度的重视。稍有不慎,将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影响我们的场所安全和正常的改造秩序。我们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是: ①认真分析教情,开好教情分析会,仔细梳理,把握动态,摸排重点,落实包夹; ②反复抓,抓反复,要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 ③通过批评、教育、鼓励、奖惩、强化劳教人员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
三、出所教育阶段
劳教人员通过入所教育、常规教育,心理活动经历了多次变化后,已基本稳定巩固,但由于他们步入社会的时期指日可待,其心理活动也会产生一些变化。总的表现为:幻想的东西多于现实,不再过多地考虑现状,而是掰着指头计算自己的出所日期,想象回家后的感觉和生活。笔者将这个短暂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心理活动期即:心理渴望期、心理烦燥期和心理亢奋期。
(1)、心理渴望期
由于临近期满,劳教人员渴望自由的心理愈来愈强,幻想回家的感觉和生活,其行为表现为对现状不再过多关心,开始混剩余教期。对这些学员应加强沟通式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应多安排他们做公益劳动,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心理进一步稳定,有条件的应采取集中管理、集中学习,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出所教育。
(2)、心理烦躁期
大约一周为界,从渴望到焦虑烦躁,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七天都打烂了”。有的劳教学员还表现为茶饭不思,经常幻想谁来接自己,出所第一顿饭在哪里吃,他们开始为出所做准备,安排出所的日程。对待这些学员应多关心、多帮助,使其克服焦虑烦躁的心理。
(3)、心理亢奋期
期满前一至两天,心理极度亢奋,尤其是期满前一天心理亢奋至极点,有度日如年之感。这时应加强对其控制,避免因期满和同教之间搞庆祝、私带违禁物品,扰乱正常的改造秩序。
四、社会适应阶段
劳教人员期满回归社会,因各种原因,其心理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大致为:心理盲然期和健康期。
1、心理盲然期
劳教人员的情绪在经历了出所前的极度亢奋后回落至平静,这时他们开始思考今后的生活出路。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多数出所后的劳教人员一时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变得盲然无助,在人生的十安路口徘徊不定。对这个时期的解教人员应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亲人、朋友、周围群众和政府都应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度过困难。
2、心理健康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盲然、徘徊,解教人员大都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去适应社会,或通过亲人、朋友的帮助,或通过政府的帮助,他们已经能够立足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其心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将迎接社会的考验,同时社会也将会考验我们的改造成果。今后应加强对解教人员的追踪调查,分析情况,总结经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改造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