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查警号
宇新网 首页 热点关注 查看内容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美国房产崩盘因无缓冲机制 中国需警惕

2013-12-16 10: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80| 评论: 0|来自: 网易财经

摘要: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演讲网易财经12月16日讯 以“重建改革逻辑”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举行,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通过跨洋连线发表了主题演讲,在回答嘉宾主持陈志武(微博)教授的关于“ ...

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演讲

网易财经12月16日讯 以“重建改革逻辑”为主题的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举行,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通过跨洋连线发表了主题演讲,在回答嘉宾主持陈志武(微博)教授的关于“中国房地产经济政策”的提问时,格林斯潘谈到,美国房产崩盘是因为无缓冲机制,中国应借鉴其它很多国家所使用的缓冲模式。

格林斯潘说,地产行业债务无法避免:“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支付的房贷首付或其它地产,只要足够大,它基本上可以抵兑价格下降。”

他以美国为例,谈缓冲机制的重要性:“美国的地产市场崩溃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的缓冲机制,在美国的泡沫,不管是在加拿大的还是在澳大利亚的泡沫,结构都是一样的,很多工业国家都出现这种泡沫,但加拿大并没有出现危机,澳大利亚没有,其它国家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一个缓冲机制”。

格林斯潘最后谈到中国房产市场时说:“没有缓冲机制就导致了问题传染并没有在其他国家出现,我想中国应该借鉴一下很多其它国家使用的模式,它不会给我们带来恶性传染。”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下面我们首先邀请第一个论坛的各位嘉宾上台,邀请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先生,欢迎!

欢迎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志武先生,因为一会儿这个论坛要由陈志武先生来主持。

欢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先生。

这个论坛是我们在北京现场直播,同步美国有一个越洋视频联线,格林斯潘先生正等在那边,简单介绍一下艾伦·格林斯潘是美国美联储第13任主席,任期跨越六 届美国总统,包括里根政府、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实际上可能也正是如此,在他人生的巅 峰,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在哪里都会在“红海”上接受像国家元首一般的待遇,格林斯潘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美联储主席,也是美联储设立以 来任期最久的主席,金融界有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一个喷嚏,全球的投资人都要伤风”,《财富》杂志在它的封面上曾 经有一句话来评论格林斯潘,他说“谁当美国总统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艾伦当美联储主席。”

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陈志武先生,欢迎!

陈志武:谢谢姚先生,我还是用英文讲吧。首先欢迎大家!格林斯潘先生,晚上好!因为格林斯潘先生现在在纽约,大概是晚上9、10点的样子。首先我要介绍一 下我们在台上的三位嘉宾,我是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我的左手边是托马斯·萨金特先生,他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我的最左手边 是姚洋先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我会给格林斯潘先生15分钟时间,然后我们会进行一场对话,有请!

艾伦·格林斯潘:谢谢。首先我要表示道歉,无法在北京跟大家会面,特别是在这里,我们有这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我们的主持人和专家小组,我想今天这一天将会是一个非常富有成果的一天,所以我也很遗憾无法来到现场。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看货币的政策,特别是在全球的层面,我还记得,可能是一年前的样子,我们在90年代中期时有一次对话,朱镕基和我,他把讲稿发给了我,他说他非常欣赏美国的金融系统,而且也希望可以以一种适合中国的方式把此系统引进到中国来。

我们再快速地进入去年,去年中国银行周行长在IMF做了一场演讲,他说的话和朱镕基总理当时说的非常像,而他讲的是我们已经完成了哪些成果,所以现在我们 看到中国发展得非常快,我希望历史上应该为朱镕基总理记下非常精彩的一笔,因为他对于整个全球的经济、政治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他的传奇故事现在已经表 现在中国的银行系统中,现在我们也看到中国银行系统正在发展。

我想这届三中全会的意思是我们还要继续改革,三中全会中有很多建议,主要是有一个转折点,希望可以转向私有的银行制度,当我们看到经济这么复杂、国家这么 大、这么复杂的(国家的)时候,我们必须得保证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而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能力,这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的方向一方面可能 是好的,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好的,好的一方面是我们的系统将会更好地运营,会把我们的金融和整个运营带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好的一方面是中国现在追随着美国 的财务系统、金融系统,但现在美国无法避免地发现了泡沫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现在在中国经济中也有一些泡沫出现,就像在西方发生过的事情,我想,金融的 泡沫会影响我们经济和金融的稳定。

但现在可能我们还无法找到一些原则,我想现在有很多情况和现状都导致了泡沫的形成,基本上来说,在过去一个世纪,每个泡沫都会到达顶端,投资者从牛市走到熊市,从乐观到悲观,然后他们就开始使用现金储备,不管是用股票还是其它方式解决问题。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中立的市场,如果牛市和熊市50对50的平衡,然后我们又发现有很多人承诺进入了牛市,这会令我们长期发展得更好,但随着时间 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价格越来越上升,这个泡沫的展示来自于哪里呢?当我们达到了顶点,很少可以由牛市转到熊市,很多投资者都不会去进行这种销售,但总会到 达一个180度的转折点,市场上的投资者会看到市场就像风暴来临之时雪崩一样的下降,这时市场上会出现很多破产,这样一来市场就会开始崩溃,可能比我们之 前建立它所用的时间长得多。

当然,这还不是故事的最终结尾,1987年的泡沫,90年代的泡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资本的损失,但它并没有对国内的产品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股票,这些 是没有受到影响的,但我们的资产会受到影响。当然,如果我们出现了泡沫的情况,这种泡沫就会蔓延到其它地方,比如在1987年10月份,当时那些资产都被 无杠杆的投资者所控制,影响到了很多家庭,资产的损失也影响到了很多投资者,因此很多国家相应出现了经济危机,另一方面,这次经济危机也伴随着很多其它特 点,比如贷款、债务等,很多公司相继倒闭,尤其在债务方面,很多企业都因为偿还不起贷款而陷入破产危机。

泡沫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是受到政策极大影响的,比如之前的前苏联和现在的朝鲜,它们都有各自经济发展中严重的问题,还有,中央银行的政策对 我来说,从根本上会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并最终导致经济整体结构的崩溃,比如2000年时候的经济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发展经济,2000年时也出现了 网络泡沫的破灭,从这些角度我们应该想一想如何避免这些泡沫的产生,如果产生,如何把它的后果降到最小,通过观察和研究,我想,如果我们有足够商业银行的 资金储备以及合作。

即使市场上出现一些状况,我们的财政机制也能够有能力保持稳定,股东,尤其是投资银行的股东,也可以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损失。

有人认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是好的,有人认为不好,但我觉得关键并不在此,我们的重点在于保持银行系统的稳定,保证债资比的合理比例,我们也发现,对美国的 商业银行来讲,他们的资产规模和资产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他们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资产规模也有相应的上升和下降,在19世 纪末时出现的市场状况跟我们21世纪的市场状况并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差异。

除了资金变化之外,我们还需要用其它的杠杆方式进行调节,比如对净收入和资产比的变化有所调整,当然,还有一些可兑换的债券等活动也会导致市场泡沫的产 生,一般来讲,我们也有足够的经验教训去发现,有一些很关键的因素,我们可以去消除这些因素以保证金融体制的正常运转,当然了,泡沫无可避免会带来一些影 响,但至少我们能把这些影响降到最低点。

另外还有可兑换的债务,可能会有比较有限的影响,但我记得我们需要企业进行一些努力,即使本身的制度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或者是在结构方面有一些弱点,但还是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的,当然这肯定需要多种策略同时采用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毫无疑问,金融系统从它的本质来讲是需要一些债务的,但我们需要一些对冲基金,需要一些特殊的金融机构来进行调节,这些机构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在银行监 管等方面,但一旦出现监管不当,就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造成资产8-10%的变动。另外,我其实不是特别确定中国银行系统的进展到底在哪里,通过我的观察 我发现,中国的银行系统越来越复杂,当然也越来越跟美国银行趋同,相应的,中国银行机制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美国银行系统所遇到的问题。

时间应该差不多了,我的发言就到此为止吧,如果大家有问题我们随时交流,谢谢。

陈志武:谢谢格林斯潘博士。可能您那边看不到,但在这边,有很多年轻的、中年的、资深的经济学家都纷纷到场参加今天的年会,我们看到香港和北京会场都是人 才济济,相信我们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会议,无论是在政府、实业,还是在学者当中,都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选到了一些 非常有代表性的问题,我想在座各位和业界人士们都非常关注这些问题,关注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我们有哪些收获,您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走向有什么看法,您对中 国的决策者们有什么建议,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主办方非常聪明,他们请到的这些经济学家,这些嘉宾们都能够给我们的这些问题提供很好的答案。

现在我想问一下萨金特博士,听听您有什么看法,谢谢。

QQ|本站简介|联系我们|手机版|宇新科技 手机(V):13904299632 21122402000158 辽ICP备14018580号

GMT+8, 2024-4-29 03:26 , Processed in 0.0163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