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查警号
宇新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构建“和谐劳教场所”亟需解决三个问题

2007-5-30 12: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1| 评论: 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我们的劳教场所,担负着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任务,同时,它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劳教所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安全、稳定、有序、文明对推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安定、和谐、文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劳教所作为以干警为主导群体的特殊“小社会”,始终围绕劳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开展工作,更要突显“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坚持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实现劳教所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那么,如何响应国家“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和谐劳教所呢?我认为,目前急需要解决好三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干部问题、管理问题和教育问题。

一、建立一支过硬的劳教人民警察队伍

劳教所是一个以干警为主导的集体,干部问题解决好了才能出成绩、出凝聚力。但目前仍存在个别干警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甚至出现违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一)保持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精神状态。干警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多了解干警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并积极帮助解决,激发干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首先要解决好福利待遇,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创新奖励机制,用好激励和处罚这两把剑,用制度去约束人,用物质和精神上的褒奖来鼓励人;三是要坚决纠正和杜绝一些侵蚀干警队伍的不良风气。一种和谐有序、良好运行的工作关系是推动整个工作出成绩、出效益的重要基础。

(二)抓好干警综合素质的提高。干警是劳教场所的主导力量,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干警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首先要抓学习,通过学习,扩大干警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抓培训,进一步细化专业分类,将劳教警察分为管理类、教育类、矫治类及专业技术类等专业,一些文化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担任,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抓养成,培养干警严谨的工作作风,执行任务不讲价钱,落实指示不打折扣,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三)提高干警的拒腐防变能力。干警的工作就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时时交锋;教育与反教育、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时隐时现。这就要求干警“打铁先要自身硬”,具有较强的拒腐防变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站稳脚跟,在教育矫治劳教人员的艰巨使命中占据主动。

二、积极推进三种管理模式

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是现行劳教执行方式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相衔接的重要实践,同时有助于提高劳教人员改造积极性,提高自我约束意识。但实际操作中,在落实开放式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难度。这其中,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安全上的考虑,还可能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要想完全实行三种模式,首先应在体制编制上进行调整。严格设置三种管理模式大队。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劳教人员活动区域逐级增大,三种模式管理的劳教人员的学习、生活、活动区域都应进行界定,各种标识明显。二是区别三种模式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强度。封闭式管理大队严格实行干警24小时直接管理;半开放式管理大队实行民警直接管理下的劳教人员民主管理;开放式管理大队实行民警管理下的劳教人员自主管理。三是严格界定三种管理模式的不同处遇。在保证劳教人员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在伙食标准、劳动训练程度、会见、亲情电话、自由活动时间、住房、室内设施、减期、所外执行和“三试”等方面应有明显的区别,使劳教人员将接受教育改造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四是严格制定和执行考核标准。制订三种模式的考核标准应以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效果的好坏为基本依据,不是简单的时间、数量的叠加,考核时应及时、客观、全面、公正,绝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因素,否则就失去了操作的实际意义。

三、进一步完善课堂化教学

目前课堂化教学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仍存在一些不够到位的地方,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一是要整合教学资源。将全所专职教师、各单位教育干事、有特长的干警组织起来统一调配,根据各自的专长集中组织备课示教,分别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全所一盘棋。改变过去由各单位教育干事负责本单位教学的状况,这样既能合理利用全所资源统一教学,又能加强干警师资相互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二是细化教学分组。在对劳教人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三种管理模式的不同方式、劳教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劳教人员的个人需求编排不同的班级。三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考虑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四是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倡导启发式、引导式、自主式、参与式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还可以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知识讲座和授课,利用亲情感召、社会帮教、结成帮教对子等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形成教育改造工作的大环境。

QQ|本站简介|联系我们|手机版|宇新科技 手机(V):13904299632 21122402000158 辽ICP备14018580号

GMT+8, 2024-4-29 22:02 , Processed in 0.01634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