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查警号
宇新网 首页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社会浮躁的一面镜子

2007-6-8 08:3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66| 评论: 0

浮躁是时下社会令人担忧的一种流行性心理疾患,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所谓浮躁,指的是情绪上的一种急不可耐的心情和行为上盲目的行动。社会上的许多现象皆是“浮躁”引起的。比如学校的班级超员,尽管老师、家长和学生都对之不满甚至从内心里痛之恨之,可它照样如期而至,且呈愈演奏愈烈之势。班级超员既然弊端多多,又为何屡禁不止呢?其实,班级超员只是社会浮躁的一面镜子而已。对照这面镜子,抛开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出现的偏差等,单从心理层面索隐发微,我们就不难找到班级超员的内在心理机制。

心理机制一:人行短缺心理

短缺(需要)是产生和激励人的内在动力机制,因为短缺的存在,所以人类才不断追求进步。但人行短缺心理会使人的自知力下降,导致盲目地与别人比较,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但可惜的是家长忽视了子女的全面发展,眼睛仅仅盯在子女的成绩上,认为只有上所谓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才能带来好成绩。这种人行短缺造成的后果是:一些普通学校招生严重不足,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所谓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严重超员,教育资源严重透支,既摧残教师又误人子弟。

心理机制二:社会焦虑心理

职场竞争的激烈,子女前途的不确定性,使家长们充满了担忧,产生了强烈的焦虑心理。而这种焦虑心理的感染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焦虑行列。为了舒缓焦虑、担忧,许多家长不管子女的实践情况,也不考虑学校环境对子女教育可能带来的影响,想尽办法也要将子女送进“好”学校。

心理机制三:社会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是一系列智力活动,包括态度结构的调整、归因、社会推论、社会类化与自我意识等。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家长们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看法,认为只要进了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子女的学习就有了保障,就能考上大学,就有个好的前途,至于作为家长自己该怎样去引导和影响孩子却很少予以考虑。

因此,班级超员既有体制和学校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长们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要解决班级超员这个难题,在无法左右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时,家长们理智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长显得尤其重要。

QQ|本站简介|联系我们|手机版|宇新科技 手机(V):13904299632 21122402000158 辽ICP备14018580号

GMT+8, 2024-5-16 14:35 , Processed in 0.0161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